【片仔癀】五百余年的“神药”传奇

2019-02-14 09:05

福建漳州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市,因独家生产 “片仔癀”而名扬四海。 药名是闽南方言,“片仔”的意思是一小片,“癀”是一切炎症的统称。药是小粒状,使用前需要先切成片,分次使用,能起退“癀”之效,故名。而现代研究证实,在一些的治疗中,片仔癀也发挥着神奇的疗效……

片仔癀是充满传奇色彩和文化底蕴的中成药。相传,公元1555年,明嘉靖年间,有一位宫庭御医不满暴政,冒死携带片仔癀神秘药方逃出皇宫。他跋山涉水、辗转迁移,终于躲过了宫庭的追杀,来到福建漳州,在璞山岩庙里出家为僧。在寺庙里,他用从宫庭里带来的片仔癀秘方,为庙里僧人治疗跌打损伤,后又用于解除当地农村居民的病痛,疗效非常好。久而久之,这种药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大、越来越广。

至于御医出逃的原因,迄今未找到任何文字记载。这位御医当年出家的寺庙,如今已成一片废墟,只剩下一口古井。据当地百姓说,御医当年在寺庙制造片仔癀,就是用这口井里的水来和药、配制秘方的。

关于片仔癀的种种传说,虽已无从考证,但这些传说却从一个侧面印证了,500年来,片仔癀从宫庭到民间,到被列为国家一级绝密药品,的确有着非同寻常的身份事实。

片仔癀的用途之广,有医生推荐那些喝酒多、饮食肥腻之人可取片仔癀保肝、清热、解毒之效,将片仔癀作为预防和脂肪肝、高血脂等的辅助药物;还有青春痘患者可内服外用⋯⋯

岁月无痕,秘方在寺庙内一代代传承下来。片仔癀因疗效确切,能治许多疑难杂症,声誉日隆。据介绍,民国初年,片仔癀开始传入民间。由于疗效独特,民间把片仔癀当作居家必备良药,声誉日隆。

 一位中年的漳州商人回忆说,从小就知道家中有片仔癀以备急用,这似乎是当地的一种传统。早年间当地人把片仔癀用红纸包着,与家中金银首饰一同锁在盒子里,遇到紧急时刻才会取出。

 

一些华侨带到海外,便逐渐在海外流传开来。所以最熟悉片仔癀的是福建、广东、香港人,以及印尼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地的华侨。在这些地区的老一辈人眼中,片仔癀无异于神药。

然而对我国大部分百姓,片仔癀一直都遮盖着神秘的面纱,这主要和片仔癀每年产量有限、大部分销往国外、而且厂家从不刻意做药品广告有关。几十年前,内陆老百姓从口口相传中听闻此药,还要托人不远千里从南方带回。

片仔癀的用药成份与制造工艺,从500年前的明朝起,就从未向世人公开过。而剩余的成份才是最核心和绝密的部分,且全世界只有三个人知道。

那么,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,窃取秘密的手段层出不穷,如何才能保住秘密不外泄,已经成为一个难题。全世界只有三个人知道片仔癀的神秘配方,他们又是如何保守住片仔癀的处方秘密呢?

据介绍,这三个人都是经过相关部门严格审核并备案的,品德及专业知识都拔尖的人才。正因为有这样的措施和严格的规章制度,还有一批恪守职业道德的员工在悉心呵护,使得国家一级保护药品片仔癀秘方没有泄露。

“奇货可居”这个词用来形容片仔癀可谓再贴切不过了。

片仔癀由于名贵且数量有限,96年以前要批条供应。境外客人出境时只限带20粒。这才出现了电视剧《上海人在东京》里有中国留学生(葛优饰)在日本倒卖片仔癀的故事,因此日本人对片仔癀特崇拜。

记得在片仔癀最为紧缺的20世纪90年代,一些东南亚国家还有倒卖片仔癀的“黑市”,有部名噪一时的电视剧《上海人在东京》,叙述中国留学生生活时,就提到当时“流行”倒卖片仔癀赚取差价的事情。

为什么片仔癀如此昂贵呢?这与其机密的配方和特殊的制药工艺密切相关。已知的组方中有麝香、牛黄、蛇胆、田七,都是珍贵的药材。尤其是天然麝香日益稀缺,国家从2005年开始只允许少数几种药品生产使用,如安宫牛黄丸、六神丸、片仔癀等。原料缺乏直接导致片仔癀无法提高产量。

片仔癀必须经过手工制作这点同样令人惊讶,每粒仅3克重的片仔癀虽然都是椭圆形、刻有“漳州药厂”字样,但若仔细观察可发现药丸形状上仍略有差异。为了防止假冒,每粒片仔癀的外包装上都有一串属于自己的编码,就像每个人有不同的身份证号码一样,全世界独一无二。

片仔癀由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,而享誉海内外,公司为中国首批“中华老字号”,且公司所有的“片仔癀制作技艺”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

让国人倍感荣耀的片仔癀,五百年传承,散不尽神奇药香,数不清承载殊荣。

#【片仔癀】五百余年的“神药”传奇

回复(0)

  • 暂无评论~~~

更多精彩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