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来不爱吃甜食的我,竟然也会被李大同的茶点惊艳!

2019-03-05 17:45

image

image

传统茶和茶点的搭配,有这样一个说法,“甜配绿、酸配红、瓜子配乌龙”。通俗的讲就是,甜食搭配绿茶,如绿豆饼、凤梨酥等;带酸的茶点搭配红茶,如蜜饯、话梅等;干果或者油分高的零食搭配乌龙、普洱、老白茶这类助消化”刮油水”的茶,在食性搭配上很有一些道理。

温州称佐茶的零食为“茶配”。“配”近似于“佐茶”之“佐”,有“配件”、“配合”的意思。

image

茶配过于清淡,则和茶一起寡淡无味。若过于甜腻,茶就太淡,反而倒胃口。李大同的茶配多半甜而不腻,甚有回味,与茶水相配更是相得益彰。

image

清光绪十四年(1889),李大同创始人李瑞庆,开设李大同南北海味茶食糖果店,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。李家祖上迁自福建,出身贫寒。

李瑞庆起始以炸油条、卖油卵为业,后来虚心拜师练就做糕点技艺,开了一家糕点店。因仰慕孙中山先生“世界大同”精神,取店名为“大同”。请著名书法家许苞题写店名,用白铜制作了很大的招牌。又请著名书法家池志澂撰一对联,制成木刻店联挂在店门口。联曰:“大业大成宏图大展,同心同德利溥同仁。”此联三嵌“大同”二字,文辞贴切,书法大度,过往之人不由停步诵读一遍。李大同店面与招牌,也就成了瑞安街市一景。

image

李大同茶食如双炊糕、空心月饼、面茶糕、芙蓉糖、芝麻巧、杏仁酥、生糖月饼等,以甜、香、酥、软、韧为主要特色。

image

这糕点,和民俗相依相伴,一年之中,四季八节,婚事喜事丧事,不管穷人富户,都离不开它。李大同派专人驻上海采办货物,多次带领糕点师傅到上海开开眼界,在南京路买名牌糕点让他们品尝,在品尝中琢磨外地糕点的制作技术。当时的李大同前店后作坊,现做现卖。后来长子李锦淮承父志,坚持守信保质,糕点一般卖2天,冬季也不超过3天,过了保质期的一律撤柜。

image

凡想吃甜品,必觅李大同。至20世纪30年代,李大同成为有名商号。尽管有其他店仿造,但味道总是不及。瑞安有句民谚“李大同的金字招牌硬兮”,可见李大同的知名度与可信度如何了得。

image

李大同的双炊糕之所以成为招牌,是因为每一步选料和制作都极其讲究。

过去选用文成双桂山单季红壳糯米。单季红壳糯米有更长的生长时间,更大的昼夜温差,就有特别的品质。白糖用台湾产的太古牌绵细白糖,质地绵软、细腻。猪油用自熬冬油。冬油,即冬天用肥猪肉熬的猪油,凝成油脂至夏天亦不化,味特别好。上世纪80年代李观成亲去双桂预付订金,订购单季糯米,要求不施化肥,不用除草剂,要用农家肥。

image

将糯米淘洗干净,去沙,去杂质。先把糯米炒熟,成米花,再磨成粉,这样做成的双炊糕才更香。刚磨好的糯米粉叫“火粉”,不能马上用,而是晾半个月再用。往糯米粉里加浸泡过的麦粒,使糯米粉缓缓吸收水分。

把白糖化成糖浆,按比例与糯米粉拌匀,用圆形木擀碾平,搅匀,成糕粉。糕粉过筛,撒上桂花,用糕盘成型、切块。

image

再经“阴”“闷”“蒸”三道工序、两番炊制。即:把成型的生双炊糕放在竹筛里,待上几分钟。把一竹筛一竹筛的生双炊糕,与一竹筛一竹筛刚蒸熟的双炊糕,相间叠放,用刚蒸熟的双炊糕的热气“闷”生双炊糕。把生双炊糕放在蒸气锅里蒸10分钟,翻转双炊糕,另一面朝上再蒸5分钟(此所以叫“双炊糕”)。凉上10分钟,剥下竹筛上蒸熟的双炊糕,包装。

image

image

老字号是瑞安商业文化的代表,代表的是代代传承的传统工艺、特色服务和良好口碑。

如今,这家风雨一百二十年的老字号,在第四代掌门人李敬斌的精心经营下,美名正传向更遥远的地方。李敬斌作为新一代企业的新掌舵人,他放弃了教师职业,一心一意帮助父亲经营祖业。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探索,他对店里的生意日益熟悉,管理技术也日益成熟。

他接手店铺后,坚持两条腿走路,一方面坚持传统特色,坚持历史精神,不能忘本;另一方面走产业化道路,将传统产品延伸过来。

image

如今街上有那么多西式糕点在刺激年轻一代的味蕾,儿时吃李大同双炊糕的那一代人的牙齿却已凋零。时代不同,口味在变。李大同第四代传人知难而进,不断改革创新。李大同(老五房)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敬斌决心把“李大同 ”做大做强,于是一步步走现代企业之路,推进技术改造,扩大生产,增加品种至70多种,“李大同喜饼”系列抢占婚庆市场,产量翻番。瑞安人,鲜有不知李大同。

image

老字号不能酒香巷子深,李大同把茶食打入了温州历史名街五马街、雁荡山风景区,打入了杭州、上海。更开设网店,热卖白糖双炊糕。频频参加国内外食品博览会与展销会,到北京、上海、台北参展,获得了公众最喜爱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奖。

不少人说:糕点太甜。于是,李大同在改进传统糕点的重糖重油上,一直在作不懈努力。如何延长糕点保质期也是必须突破的难题,李大同和大学科研人员联合研究茶食品保鲜,尽量延长保质期。难题仍未突破,他们仍在努力。祖辈们把李大同做成老字号实在不容易,新一代李大同们深感责任重于泰山。

#从来不爱吃甜食的我,竟然也会被李大同的茶点惊艳!

回复(0)

  • 暂无评论~~~

更多精彩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

确定